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法務部的眾生們~

週四~
又是愉快的週四
今天我有團體可以帶


簡直令我欣喜若狂
但說真的
我對「法務部」來的眾人們
還是有點怕怕的
畢竟是一票政府官員
對我這個死大學生來說
似乎沉重了點
他們相當準時
預約九點半的團導
我九點二十出去準備迎接的時候
就發現大家幾乎都到齊了
我有點小感動
經驗告訴我
團體遲到是相當正常且常見的事情
於是上前跟大家打招呼
與我先前想像的如出一轍
果然都是約莫四十至五十歲的中年人

腦中浮現老母早上跟我說的「說大人則藐之」
其實是孟子說的
我腦中開始構思待會該如何導覽
畢竟之前帶國小國中小鬼的方式應該不適用於這群法務部官員的身上
突然
我看到團體中有一個小朋友
接著是一個看似國中的的女孩
最令我感動的是
竟然有一個疑似是大學生的女生
知道其中有小朋友與同年齡的人
完全讓我鬆了一口氣
雖然人數不多

簡單的自我介紹後
懷著依舊忐忑的心情帶著大家走入展場
一樣的語調與內容
但我稍稍調整了一下
用一種比較嚴肅專業的語氣
還是先不要跟他們東拉西扯打屁聊天的好
然後在內容的深度及廣度上我也加強了不少
希望藉此能讓他們稍稍專注在我講的東西上
不至於因為我只是個學生就漫不經心地敷衍著或是就乾脆四散去看展品了
因為我一直感受到一種不信任感
大概真是就如同我所擔心的
一個看來白癡白癡的大學生
這些官員真的不太把我放在眼裡說
無妨
於是我當下立刻決定露一手嚇嚇他們
馬上對他們丟出一個問題
「有人知道這幾個面具是用甚麼做的嗎?」
我語氣輕鬆地請大家猜猜看
等了大約30秒
還是一片沉默
「這是紙莎草紙做的!」
接著是一陣騷動
其中傳出「真的假的!」一類不可置信的聲響與驚嘆
於是我娓娓道來面具的作法、儀式性作用、紙莎草紙的性質等等
接著進入下一個展品
大家似乎稍微專心點了
大概怕我又問他們問題了
而且我發現
這群官員們好像很怕回答不出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政府機關的人
很怕被問倒或是好勝心很強
總之我的目的算是有一點達到了
但我真的覺得答不出來沒甚麼關係啊
來看展就是要長知識
如果大家都知道了那還要我幹甚麼
而且只是輕鬆看個展覽
回答不出問題而已
不用搞得像要被上級痛罵或是革職之類的噤若寒蟬一般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就聽我的滔滔不絕了

說真的
蠻過癮的
畢竟一大票官員聽你說話
而且還不敢回嘴
雖然有點精神勝利的心態
雖然我絕對無意與官員們為敵或有反政府的情緒
但這樣的經驗實在是很難得
很爽
但接著發現一件實在是有夠恐怖的事情
比之前他們不太聽我說話更恐怖
他們認真的時候
面無表情
之的是完全的波瀾不經
有夠誇張
只見一大票人就這樣面無表情地看著你
然後不時地點點頭
眼神相當認真
但對於一向喜歡鬼扯哈拉的我
實在有點不容易適應
果然是法務部的
真是一群嚴肅的官員們
腦中很適時地想到我還有為數不多的援軍
小朋友們跟一名大學生容疑者
於是笑笑
想跟小盟友們聊聊、拉進一下彼此之間的距離
想不到他們竟然也是一臉嚴肅
跟他們的爸爸媽媽完全一樣!!!
太誇張了~
這樣的家庭教育我不知該說不成功還是太成功
連小朋友跟學生都不會笑
剛好走進底部有努特女神的棺材
我使出我的殺手鐧
亮出魔法卡「死者蘇生」!!!
我就不信這招一出
童年的美好回憶還不能讓你露出會心的一笑

魔法卡失效了
他們手上一定握著一張「解除魔法」
太過分了~
這......沒道理啊
反倒是一旁的路人驚呼一聲「死者蘇生」
然後就像是復活了一樣瘋狂大笑起來
算了
這次踢到鐵板了
讓我完全棄守
只能轉變進攻方式了
於是我一直問問題
不笑
我就讓你們一直想問題
雖然我覺得自己這樣實在有點缺德
但我真的是沒招了
再不這樣待會他們又要渙散掉了
終於
似乎奏效了
看著大家不停地被我的問題轟炸
卻又想破頭然後搖搖頭
大家總算有點參與感了
於是我就用力地解答
講得比我預計要講的還要多
無妨
有人聽就好了
就算聽進去的可能少之又少
就算大家搞不好一轉身又忘記了
但起碼大家認真聽過了
努力地想過問題了
ok的~
我覺得很滿足了
只是法務部官員的家庭教育真的讓我印象深刻
為什麼小孩都不會笑
一個胖子在眼前蹦蹦跳跳的
就算真的不好笑
也應該報以安慰的微微笑容吧

導覽結束後
有兩位官員來問我
「請問那兩顆頭是同一個人的嗎?」
??????????
我剎那間愣了一下
猛然想起有一個展櫃裡放了兩個木乃伊的腦袋與剩下的四肢部分
總之就是木乃伊的殘件
同一個人?
「喔~~~不是啦!那是木乃伊的殘件,我們只是把他們聚集在一起展出而已!」
一個人有兩個頭
真虧他想得出來
不過也感謝這位官員
有很多在我們導覽看來理所當然的事情
看展的觀眾卻不一定知道
那位官員的懷疑的確有道理
搞不好覺得是古埃及醫學史上的奇蹟之類的
下次導覽的時候要注意
盡量解釋的再詳盡些
不要讓大家留下問號~!!!

走出展場
想呼吸些新鮮空氣
看到另一位導覽老師正站在入口處
不時地看著手錶
「又遲到囉?」我問
「對啊!我怎麼老是帶到遲到的團?我兒子都在笑我了~」
又是一個遲到的團
我實在說的上是相當幸運了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創傷下的變調母愛─讀《諾貝爾少年》

有時候我們無法決定我們是誰,或是自己為何成為自己,大多數的時刻,人們似乎都處在懵懂無知中,對於自己的存在、「自己」這個概念的詮釋,渾渾噩噩,我並不認為如此有何不妥,畢竟有太多的事情我們搞不清楚、甚者有太多的事情,我們不需要明白。似乎是有些在探究「存在」及存在主義了,但請相信我,我只是單純地想一說說一本書,這一本令我動容的書,我的動容,不是因為感動或是狂喜,是因為哀慟。

  太多太多事情我們不需要明白,但當清楚之後呢?了解真相的結果是否真的值得我們追尋、值得我們犧牲那麼多?真相,我們的靈魂與新制是否真的能夠全然地接受,我不知道,因為通常只在尋得了答案之後,才發覺為時已晚,尤其是那些我們不相信的,那些我們不願意相信的,身為謎底、名為震撼的一切。

  《諾貝爾少年》,一位挪威女作家Rune Michaels的作品,描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窘迫的情境。一個活在謊言中的男孩,在以為終於戳破謊言之後,才發現事實竟然如此不堪,令他不知所措。說真的,他只是一個小男孩,這樣一個加諸在成年人肩上都重的難以負荷的擔子,對小學生與一位年輕的母親來說,除了情何以堪,我想不到其他的辭彙加以形容,無怪乎年輕媽媽從此在菸酒與藥物中讓自己得到短暫的喘息、不斷地在自殺與被救活之間循環著,無怪乎一個本身不符合母親期望的孩子必須踏上尋找真實的路徑,縱然那條小路的盡頭,只有早已注定的絕望。

  從書名以至於開頭,都讓人以為那是一個深受期許的孩子,身上負載著諾貝爾獎得主的基因,卻沒有任何的天賦與級亮眼的表現,「不知道是哪裡出了錯……」正如同書中主角所說的,除了似乎比較有美術天分之外,其他甚麼都沒有,這讓主角很懊惱,有讓他的母親更加抑鬱,也讓他必須要時時刻刻注意母親的狀況,每當媽媽開始把玩與端詳桌上一罐罐各式各樣不同的藥丸時,主角就知道,該準備衝出房間叫救護車了。這是甚麼樣的生活,每天除了提心地膽,還要承受學校同學的異樣眼光與老師們憐憫的眼神與竊竊私語,雖然只是小說、只是個杜撰的故事,但還是很難想像一個小男孩該如何在那樣的環境下生活。

  而在一切事情的源頭、謎底終於揭曉的那一剎那,縱然作者用一種讀來近乎超現實、甚至是荒謬的手法,將事情的真相盡量輕描淡寫地帶過,但當許多人身處於那樣的情境之下,得知了那樣的消息,會崩潰、接著痛哭失聲,甚至自殺。畢竟知道自己與自己的母親,是同一個父親所生,是多麼一件震撼、羞愧並感到恥辱的事情。

  書中主角也莫名地對自己的存在產生質疑與否定,「我本來竟不應該生而為人……」,主角對自己的出生感到悲哀與難以置信,覺得自己極度骯髒,接著想到自己身上僅有的繪畫與美術天分,竟也是來自於作為一名畫家的祖父、也是那樣令人厭惡的產物,他很迷惘,不懂自己為何存在,自己為何有資格得以存在?

  從崩潰、接受、思考到決定展開復仇,其實只在整本書中佔了極少的篇幅,其中也沒有很細膩、深刻的心理狀態描繪,我想作者本身也不希望有太多關於這一方面的描述,畢竟是比較黑暗與負面的,而字裡行間,雖然依舊平實自然,但我也能夠從主角的動作、言談,品出一個男孩的心理掙扎,個人很喜歡這種不加太多雕琢的筆法,很單純地用動作、台詞,讓人身歷其境,但這裡我所歷歷如繪的並不是在故事發生的場景,而是主角的心境,彷彿能夠很清晰地看到、很具象地感受到他內心的糾纏與茫然,這也是一個孩子所可能會有的舉動與反應。

  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諾貝爾得獎人的基因其實只是一個引子與背景,用以導出整個故事及作為伏筆,雖然我完全不認為,擁有了優秀的基因就一定能有令人艷羨的表現與成就,但其實這樣的事件在社會上數見不鮮,望子成龍的母親與混亂的倫理都是。我必須承認,小說中發生的一切,給了我相當強烈的震撼,我也必須懺悔,我並不是非常關心類似的社會事件,但令我感到納悶與不解的,在於這個世界上為何會讓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似乎已經多到讓眾人麻木,甚至是乏人問津的狀態,書中沒有說為何會有這樣的情形,我也還參不透,只是覺得戒慎恐懼,只是覺得心寒。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這兩天

周四周五
連續兩天都在埃及展值班
週四是原本就排定的班
周五則是為了去帶同學看展覽
卻都發生很有趣的事情

週四
依舊閒適無團
但我就是閒不下來
於是開始跟其他一樣沒有團帶的導覽老師閒聊起來
一邊瞎扯一邊抱怨周四的團體數量實在少得可憐
但周三與周五卻都是爆滿的情況
實在很耐人尋味
而且總是週四最為悠閒
接著一位老師發現我是攝影記者後
就開始問我有關於相機的資訊與知識
並提議大家下周把相機帶來
互相交流一下
相機有甚麼問題的也可以讓我幫忙解決
邊聽邊忍住笑意
我們這群導覽志工竟然已經閒適到這樣的境界
會不會之後每周我們都要訂下一個聊天與討論的主題
然後讓大家回去準備、下一周再來分享
無妨
反正相機算是我的專長
玩了那麼久的相機
這下有機會發揮一下所長、幫大家解決問題也是好的
不然一直悶在這裡也不是辦法
也幸好我肚子裡還算是有點東西
大家討論的氣氛也才會那麼熱絡
到了後來連展場的負責人都加入了我們的討論視窗

討論中
一位導覽老師不斷地看著手錶
她是今天唯一有團要帶的
但約九點半的團
到了快十一點還沒到場
也是讓她有點無奈
不過這樣討論也是蠻輕鬆愉快的
將近十二點
團終於來了
那位老師還有些依依不捨地跟我們道別

繼續閒聊
過了約莫半小時
突然一陣騷動
志工室瞬間湧入一大批我從來沒有看過的導覽老師
接著那批老師又簇擁著一位老師消失無蹤
聽說是一位相當厲害的老師要為其他導覽老師做解說
我跟另外兩位原本正在閒聊的老師
決定去聽聽看那位老師的說法
畢竟能有那麼多跟隨者
想必不簡單
走走聽聽
突我們停在圖特摩斯三世的裹屍布前
那位老師提到了圖特摩斯三世的木乃伊
是在墓室KV321被發現的
與我同行的另外兩位老師立刻做出反應
「老師,是KV320吧!」
我也記得是KV320
那位老師想了想
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但站在一旁的兩位看起來就是那位老師的死忠追隨者說話了
「不好意思!老師是我們請來講解的,請不要打斷可以嗎?」語氣相當不善
「但是錯了就是錯啦!我們只是提出來討論,不要誤導了聽眾!」
「老師,我們繼續!」
於是這起小衝突無疾而終
我則躲到一旁偷笑
一大群導覽志工
在聽到解說有誤時竟然只是請老師繼續說下去
有沒有搞錯
所以就打算這樣積非成是嗎?
所以就要讓來看展的民眾得到錯誤的資訊嗎?
如果真是這樣
這個孽造大了
我緩步回到志工休息室
繼續閒聊
聊到剛剛發生的那件事時
兩位與我同行的老師也回來了
明顯地餘怒未消
「你怎麼沒聽完?」一位老師問我
「我聽到後覺得他說的也差不多啊!」我不想繼續浪費時間
「你到剛剛那兩位老師嗎?」一位老師又問,接著吐出兩個我沒聽過的名字
「我看過,但不熟。」
「他們是故宮的資深導覽志工。」
喔~ 「資深」導覽志工
說難聽點
怎麼會是這種德性
太扯了啦~ 竟然沒有發現錯誤的說法並加以矯正
這群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你們說的那兩個老師,從來沒有來值過班!」展場負責人沒好氣地加入話題
我笑了,邊笑邊搖頭
所以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了是吧
算了
反正我跟他們也不會有交集
做好我自己份內的事就行了
但令我生氣的一點在於
剛剛聽導覽的時候
我看到一大群民眾閃爍著想要聽到更多的眼神
努力地往裏頭擠
卻被一大票「導覽志工」隔絕在外
這是甚麼道理
導覽志工不讓民眾聽解說
導覽志工擋住整個展覽動線
都已經是導覽志工的人了
為何還要搞出這種對整個展覽都相當不利的事情
是嫌臉書上大家還罵得不夠難看是吧
算了
我其實不太懂那些自視甚高的老師到底在想些甚麼
我只知道我要把我所了解的盡力跟大家分享

週五
有趣的一天
下午到展場幫學伴及另外四名同學買票
特地到外面接他們
不然又會發生之前同學爬上天梯、盯著蔣公的巨大銅像問我木乃伊在哪的慘劇
原本想說兩點準時進場
卻發現正在進行消防演習
人數控管中
這是入口的剪票人員跟我說的
我也是在稍微攀談過後
發現我們是同一個高中畢業的
實在有夠巧
雖然是同高中的榮譽出品
但還是不能因為這樣就讓我們直接進去
雖然我是導覽志工
但還是要守規矩
於是我帶著學伴及同學們一起排隊
還好
沒有很久
大約十分鐘就進去了
裏頭人依舊很多
於是我把聲音壓小
免得又被警告沒帶麥克風不能做解說
學伴說他們比較prefer自己走走看看
於是我就在一邊補充些小故事或是背景知識
排隊看木乃伊的時候
我一邊說些小故事一邊與旁邊的工作人員打招呼
「你帶哪個團?」工作人員問我
「沒有啊~ 我今天帶同學來看!」
「是喔~ 人少少,真是可惜了!」接著笑笑
言下之意是指只說給那麼幾個人聽有點浪費了
「不會啦!」
其實有人願意聽我就很開心了
絕對比窩在休息室裡打屁要強多了
走完一圈
大家都意猶未盡
但無奈晚上還有行程
所以我便送他們到捷運站

回到休息室
開始閒聊
在座的都是大學生
所以很容易聊開
一邊瞎扯一邊討論那些資深老師人不好相處等等
總之就是依些八卦、秘辛
讀新聞的我聽的不亦樂乎
但我原本並不是那麼八卦的人
完了
這絕對是職業病

六點出頭
我漫步到回家
發現學伴及那些同學們在我的臉書上留了許多感謝
說很喜歡聽我說故事
很開心~
因為我也很喜歡說故事給大家聽
之後又發現另一位導覽志工說曾經跟我修過同一堂課
看過我演戲
難怪一直覺得我很面熟
毀了
我的形象完全破滅
除了「這世界真小~」
我想不到還能說些甚麼~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算是很開心的一天

今天
算得上是相當幸運吧!
一周前就已經排定了團體導覽
讓我今天踏進展場時精神相當振奮
不必繼續枯坐在休息室裡
真的很棒

今天的團體是一間雙語安親班
小朋友從一到六年級都有
組成其實相當複雜
說真的
這樣的團最難處理了
因為必須顧及到每個不同的年齡層
而且我最害怕的就是三、四年級的小朋友
很皮、很愛到處亂闖
換做一般的時候我會很樂意帶他們到處衝來晃去消耗一下旺盛的精力
但是在狹小壅擠的展場裡
就令我膽戰心驚
深怕一個不小心哪個小朋友把展品撞倒了
不然就是被其他參觀的民眾踩到或是推倒
之前都有發生過類似的情況
我必須更謹慎
因為這一票小朋友還不太會照顧自己
而且我一直認為看展覽倒是其次
人身安全先要顧好、再來看看有沒有學到些新知識

一開始
算是相當平靜
畢竟有他們安親班的老師在一旁顧著
我比較能夠放心地講
當然是挑有趣的說
不然一大群小朋友聽我講阿瑪納的壁畫如何珍貴還有埃及的淺浮雕技術
大概馬上就會有人想要奪門而出
於是
我說了一大堆的故事
但漸漸深入展場內部
隨著參觀的人潮越來越多
動線越來越雜亂、空氣品質越來越糟
終於
有一個小朋友不舒服了
趕緊請老師與場邊工作人員協助
先帶那個小朋友出去休息
少了老師
我就必須額外抽出精神來看顧小朋友的狀況
但我知道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我開始不斷詢問小朋友們的身體狀況、還撐不撐得住、會不會累、想不想休息一下等等
幸好
大家都很捧場
讓我能夠平順地講下去
不知道是太過擁擠還是小朋友本來就喜歡互相推擠打鬧
有兩個小男生從頭到尾不斷地相互衝撞
我是覺得很像戰鬥陀螺
只差腦袋頂上不會冒出泛著光的神獸
憋著笑、用稍微嚴厲的表情將兩個小男孩拉到我的兩側
讓他們稍稍分開、也稍稍冷靜下來
也讓我能夠繼續解說

說真的
今天我帶完團導
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又多一點點
似乎有稍稍符合策展單位規定的標準了
但心中是深深的遺憾
因為根本沒辦法把我想說的跟小朋友們分享
連我ㄧ般固定會說的都沒有說得很完整
很對不起小朋友
時間真的都花在排隊跟等待上
另外
由於是雙語安親班
所以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外國人
在台灣老師帶小朋友出去休息時
我只好用我那極度破爛的英文跟外籍老師們溝通、打屁
希望能讓在場每一個成員都融入在我所說的故事、展品的解說中
卻意外地發現
原來我的英文
還算是不錯的!
導覽結束
我與小朋友在圖特摩斯三世的墓室道別
之後在回收耳機的時候
工作人員發現少了一個小朋友
只聽安親班的老師冷靜地說:「我們走丟了一個,正在找,請等一下!」
小朋友走丟了!
好扯
怎麼會有小朋友不見了
但回頭一想
自己真的也難辭其咎
所幸很快就把那個走丟的小男孩帶了回來
讓我鬆了好大的一口氣
我也對那些老師的冷靜感到相當地印象深刻

不是我要說
從上週到現在
一個禮拜過去
整個展覽的場控情況並沒有多大的改善
依舊混亂、依舊空氣不好、依舊動線劃分不明確
觀展民眾還是一樣地無所適從
然後悻悻然地離去
為自己花的門票錢感到不值
我真的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人微言輕
但怎麼都開展這麼久了
還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
說實在的
真的是講不聽
似乎使了那種想要持續進步的動力
是不是人數很多、大家都想要來、大家拚了命地買票進來參觀
就可以不顧整個展覽的品質了
我真的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處理方式
我會繼續反映
希望能得到一點點正面的回應
至少給我個答覆
不要只是笑笑然後就吃案了
也請不要讓我及大家等太久
畢竟展期只到9月中

結束今天的任務
回到休息室
開始跟著其他導覽老師一起讀書
充實有關古埃及的知識
書讀到後來乾脆大家一起衝進展場
趁著沒甚麼人的片刻
大家一件一件展品來細細研究、討論
雖然是由兩名資深的老師帶著
但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互相切磋
這樣很棒
也能夠讓大家在之後的導覽工作裡
更清楚自己所講解的展品、所說的故事

我們這些導覽志工很認真地充實自己
想讓民眾有更好的參觀品質
我現在只能希望外在的硬體設備及配套措施能夠趕快改善
不然我們這些人把軟體衝到很高的檔次
主機太破爛
還是一樣會跑得卡卡、不順不順
我也真的由衷地期許自己
我能把我所學到的這些知識
分享給所有人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失落的瞬間與選擇守護的靈魂─讀《尋百工》

在書名旁邊,還有兩行字,「四個年輕的孩子與一百種市井職人相遇的故事」,看起來細細的,卻蘊含了這本書最強烈的初衷與情感。

相遇的故事,聽起來很浪漫,但那其實不是我們一般印象中的「邂逅」,是這四位剛畢業的學生,一步一腳印,在全台各地尋訪而來的,雖說是應用美術系的畢業製作,但我想,它對四位作者的價值,或對於讀者的價值,絕對不只是畢業製作。

或許又是我自身的偏好,這又是一本報導文學性質的作品,但其實在我第一眼看到他躺在書店的開架上時,並沒有甚麼特殊的感覺,只覺得搞不好會很有意思,於是就買了。而之所以想要寫這本書的書評,不單單只是在量上的取勝,更勝在質上,這本書中每個故事的篇幅都不長,至多兩三面,但卻是一百個人生風華的縮影,是一百個傳統技藝的傳人,各自用生命寫下的篇章,也是一百個璀璨、卻瀕臨殞落的文化瑰寶。裏頭許多位師傅、許多地方、許多店舖,都曾經在電視媒體或是報章雜誌的報導中出現,但那些僅只是曇花一現,並沒有在大多數觀眾的心裏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而這本書,雖然沒有電視媒體那麼樣的華麗緊湊,有沒有報章雜誌那麼好的文筆,卻更加真摯與樸實,畢竟對媒體記者來說,這樣的故事,只是採訪任務中的一個小部分,說穿了,只是素材,而四位作者卻是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到處尋訪,重新發掘出許多早已為世人所遺忘了,卻還依舊堅持著自己手中技藝的工作者。翻著這本書,除了感受這些個充滿生命力的故事,也讓我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情與氛圍,認識台灣與台灣人。

「好累!」這是我看完這本書的第一個感想,除了每一個生命的沉重與無法負荷,更替四位作者感到辛苦。一整年的採訪,許多地方是沒有路的荒僻鄉野,有些師傅其實不是那麼願意接受訪問,我曾當過記者,所以我完全能夠理解採訪這樣的題材,所必須付出的精力與時間。相較於一般新聞的採訪與處理,這樣的素材,媒體在呈現上,通常會規成一個完整的專題報導,而且通常只會針對一項傳統技藝做深入探究與整理,之後再以最多1到2個小時或一整個版面的篇幅作呈現。而四位作者的用心,除了一整年的時間付出,更將採擷到的100個故事付梓,成為一本雖然稱不上完整,但絕對豐富的文化足跡,這種不惜成本的精神,是令我佩服的,畢竟,光是交通費或是油錢,就真的是一項很沉重的負擔,尤其就四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

整本書在表現上,除了文字的紀錄,每個主題還搭配一張主照片,是師傅正在製作或進行傳統技藝的當下,黑白的照片,若是站在新聞攝影的角度來看,並不能說是一張很精采的照片,但比起一般在報紙上看到的照片,雖然不那麼動態、有些沒有表情,或者是沒有完整交代人事時地物,但總是傳達著一種氛圍,是師傅在投注心力、全神貫注的當下,所散發出的那種氣質,再搭配一旁的文字紀錄,即便不像是名家手下所流洩出的優美堆砌,但正是因為這麼一些生澀、小拗口或甚至是一點點不通順,讓一段段故事、一個個歷經歲月洗鍊的生命更鮮活、實在地躍然紙上。我個人很喜歡這種照片與文字相搭配的方式,因為在許多時候,視覺上從照片裡所能夠接收到的,遠比文字所能夠傳達得更多、更迅速,也更完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四位作者是學美術出身的,字裡行間我總覺得有一種淡淡的、隱藏在優雅外表下的情緒起伏,有時感嘆、有時歡喜,又時不時地有點俏皮,或許是因為作者們本身對於「美」的感受與「傳承」的不勝唏噓。

在每篇故事的結束後,讀者的視覺動線會自然而然地被最下方的兩小段文字吸引,一段是師傅所在的地方或是店名、聯絡方式,另一段是作者們自己寫的一些感悟、體認或是為這項傳統技藝所作的註腳,實在很用心,但有時候其中的意思並不是那麼容易以理解,我個人卻認為這一小段文字,是作者在結束所有採訪、整理及撰寫的工作後,為自己、為師傅、為這項傳統技藝,所寫下的一段像籤詩般的讖語,我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心血結晶,但我想作者在寫下這一小段文字時,一定是心有所感,或悲或喜或淡然,我們能從這留在書頁最邊邊的字句,體會作者當初的心情,或是作者最真情流露的片刻,即便有時並不一定能夠完全明白,但那種心緒與境界,或許是作者真正想要傳達給我們的。

姑且不論作者的文字或是照片是不是符合一般大眾的審美觀,但這一份追尋的精神,就足以讓我肅然起敬,這ˋ一種筆記者還要勇往直前、不畏艱難的精神。這本書除了單純、忠實地記錄下作者看到的一百個故事外,也在不同程度上、用不同的表現筆法及語氣,告訴我們應該要重視、保護這些傳統文化,我記得作者在書中曾提到,他們這一組的名稱,叫做「失落的百工」,也正是因為快要消失了,所以才必須 要趕緊紀錄、保存,但作者與許多師傅都認為,不是因為快要沒了才保護,而是這些記憶與技藝本來就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本來就應該要讓社會大眾都知道、重視、願意親近,因為大多數書中的師傅,都是過者相當艱苦的生活,就只是憑著一股傻勁、一股想要繼續做下去、應該繼續做下去的衝勁,才讓這些早已被世人所遺忘,或是已經現代化工具所取代的技術,得以流傳。雖是如此,師傅依舊相當擔心傳承的問題,怕自己收手後,就沒有人繼續做下去了,這也是這本書中相當重要的一個主題,「傳承」,許多傳統技藝之所以流失,就是因為找不到傳人,而老一輩的師傅已不斷凋零,這實在是一件相當令人惋惜的事情,有多少我們連見都沒見過的技藝就因為這樣而翩然逝去。

不勝唏噓,真的不勝唏噓,我在讀完之後很強烈地這麼覺得,書中有許多我連想都沒想過的行業,令人驚豔,而這些師傅們竟然得不到任何重視與幫助,就只是在生活中艱苦地撐著,單純為了想要讓這一身的絕活,不斷地傳下去,但我相信,在這本書出版後,一定或多或少能讓讀者了解到台灣曾經有的、現在有的與即將要消逝的那些珍貴資產,或最起碼,四位作者很深入地了解了其中的價值,也讓那些辛苦守護著技藝的師傅們,多了些知音。而我,走在街上時,會開始仔細注意街上角落裡正埋首辛勤工作的佝僂身影,說不定那就是一位樸實、沉默,但身懷絕技的記憶傳人及守護者。

附上《尋百工》的樣子與簡介 (博客來的作者介紹)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臨時出動

很過癮
因為今天
我接下了我導覽志工生涯中的第一次團導
很開心
但當下依然感受到強烈的緊張與危疑

原本今天早上吃完早餐
走進中正紀念堂之前
滿心以為這又是Stand by的一天
不由得有些無精打采
走進志工休息室
果然是待命的狀態
只有10點半的定時導覽
沒有任何團體到來
只好無奈地在簽到表上工作內容的那一欄
填上"Stand by"
然後坐下來開始看我的小說
一邊不時與另一位待命的志工老師打屁閒聊
正當我以為今天又要這樣空虛度過時
突然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
「有一團學生團,大約24人,臨時需要導覽老師,有哪位老師想接嗎?」
展場的負責人這麼問道
我與另一位老師相視而笑
我有些興奮地站起身來
闔上小說、稍微伸了伸懶腰
「我上!」

從志工休息室走到展場路入口的途中
負責人一直不斷提醒我
說臨時的這團都是小朋友
可能會不太好控制
要我稍微注意一下整個導覽時的狀況
我一聽臉色一沉
「小朋友啊!」
試試
一到入口
發現一大票看起來沒有很小的青少年蹲踞在一旁
有的玩手機、有的聊天嬉鬧
有的正在用狐疑的眼光打量著我
我笑笑
「就是這一團?」
負責人點點頭
「OK啦!沒有很小嘛!」
我鬆了一口氣地說道
帶國中生我拿手的
我比較怕的是那種小學一、二年級那款
身高根本搆不到展示櫃的小孩
那我就真傷腦筋了
掛上導覽用的麥克風
我開始帶著這群國中的小鬼頭進入相當壅擠的展場

其實這團的小朋友很配合
我也盡量多說些故事
或是講些他們會感興趣的
一路上就不斷地跟他們討論遊戲王卡
並將我想要講的一些古埃及知識用遊戲王加以包裝
盡量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我的介紹上
我導覽的時候不像其他資深的導覽老師
我並沒有一定的順序或是介紹的內容
我通常是看到甚麼就說甚麼
至於解說的順序
就看當時展場內的狀況了
今天的人實在是夠多了的
除了一邊提醒他們小心之外
還必須一直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不然許多小朋友會自己散開去看其他的展品
其實對小朋友們感到很抱歉
大部分的時間基本上都花在移動與排隊上
雖然我不斷地與他們打屁聊天
或扯一些有的沒有的
但時間一久
加上展場又小人又多
空氣品質真的很差
所以只好盡量快速地帶它們走完一圈
先讓他們看過、稍微有個印象之後
再找一個稍微空曠一些但又不會妨礙到整體動線的角落
開始講解剛剛所看到的展品
我實在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方式
因為緊靠著一點點印象
而不是在展品旁實地解說
有些本來就不容易理解的抽象概念會變得更撲朔迷離
但還是必須以小朋友的狀況為優先考量

這次導覽的效果我覺得不錯
至少遊戲王卡完全擄獲了他們的心與注意力
真沒白費我花了這麼大的力氣把我的卡盒從房間深處挖出來
 雖然很多我想說的東西、符號沒辦法仔細地解說
但小朋友覺得很好玩、很有趣
那就OK了
而且得趕緊讓他們出去透透氣先
回到志工休息室
頗累
口乾舌燥不說
光回到休息室的這一小段路就必須穿越非常龐大的的群眾
以我這有些臃腫的身材
是個大工程
終於達陣
才剛坐下
展場負責人就問我是不是剛導完
我點點頭、有點不太想說話
「老師那我們原則上還是希望每次導覽的時間能控制在40分鐘以內!」
我看了看錶
我講了將近2個鐘頭
我的錯
「但其實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沒有在導覽,都是必須在人群中緩慢移動跟排隊,我只好一直跟他們說些小故事!」
而且我真的覺得
憑古埃及將近5000多年的歷史
加上這次來的那麼多展品
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我覺得OK
但40分鐘就真的不太容易了
連資深的導覽老師都認為這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導覽的過程中一直出現一種情況
就是當我在解說的當下
會有其他民眾擠進來聽
我覺得OK
但不斷有小朋友被擋在遠處
連展品都看不到
這樣其實有點過分了
我個人認為
可以在每個區域都安排導覽志工
並不一定只是帶團或定時導覽
這樣太狹隘了
展覽就是應該讓來參觀眾人都瞭解到展品的內容、價值、時代背景等知識
而不是單純因為沒付錢
就不准聽導覽
接著就會造成ㄧ般民眾不斷向我衝過來
然後小朋友聽不到的狀況
這樣對大家都不好
我真的很願意為所有人解說
畢竟這就是導覽志工
我把我的想法向展場負責人反映
希望能夠在展場中多安排幾名導覽老師
專門為一般來看展的各位解答疑惑
不然大家只是來晃一圈然後就離開
甚麼都沒學到
徒然浪費了門票錢及寶貴的時間
而且有專人負責解答之後
負責團導及定導的老師就能夠專心地為所帶的團講解
可惜我的提議並沒有得到回應
展場負責人只是笑笑
接著似乎就石沉大海了

算了
畢竟導覽志工的力量
還是太微薄
時間差不多了
於是收工回家
走出出口前突然有一個負責場控的工作人員對我笑笑
我也禮貌地對她笑了笑
「你說得很好喔~!我也聽得很過癮!」
「哪裡哪裡!只是盡量把它講的有趣點而已!謝謝!」
很開心
第一次就有這樣的反應應該算是不錯的了
接下來似乎又會回到閒閒沒事的日子
只是很希望還有機會
能把這些故事講給大家聽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愛書成癡的不同人生─讀《愛書狂賊》

很精采,一開始剛看到書名,會以為又是一本以18、19世紀為背景的偵探或奇幻小說。

翻開一讀,發現是一本相當精彩的報導文學作品,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所學的背景,最近開始對於報導文學或是有記者背景的作者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本《愛書狂賊》,就是作者獲得2007年「美國最佳犯罪報導」的作品。其中相當細膩地描繪了一個強大的偷書賊與一名鍥而不捨的珍本書商,相互角力、一個逃一個追,雖然沒有電影裡演的那班精彩刺激,但這種真實、貼近生活的事件與人,更能讓我感同身受,並開始想要一探究竟,到底偷書賊,是怎麼樣的一種人。

由於是真人真事,所以讓我在讀的時候格外地認真,尤其偷書的行為在全世界都層出不窮,只是書中的這位偷書賊手段實在太高明,才會讓美國廣大的珍本書商們頭痛不已。作者因為朋友的一本珍本書籍開始踏入收藏書本的世界,之後親身訪談了許多書商、參加了幾次大型的珍本書書展,並與偷書賊約翰‧基奇有過一段將近兩年的訪談。一直到這本書的將近結尾處,作者除了表露自己是一名愛書人、藏書人,更訝異地發現自己的角色已經不再是故事中純粹的旁觀者,而是一個親身參與、甚至是唯一能夠對偷書賊基奇產生影響力的人,這讓作者本身相當困惑,不斷思考該如何將這段故事繼續記錄下去。

而偷書賊基奇,按照作者的說法,偷書不是為了牟利,而是為了收藏,是真的熱愛書本到了一種發狂的境界,能為了獲得書本不擇手段,甚至犧牲自己的自由,這點與我很像,我也很愛書,但與基奇不同,我會不擇手段地買書,而且我與基奇在收藏書本的目的上也有絕對的不同,基奇收藏書是為了險藉由藏書提升自己的地位與別人對他的觀感,他注重的是「書本」,基奇常常在書本得手後,就將珍本書小心翼翼地放在書架上,就像是極稀有的展品般束之高閣;我不同,我收藏書是因為我喜歡看書,我想要知道每本書的內容究竟在說些什麼,我迫切地想知道,每本書中的故事、每本書背後的故事,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書本本身。而且我真的認為,想要提升自己的品味或是社會地位,不是單純地看你的藏書量,或是你的藏書們有多麼稀有,而是你腦袋裡裝的究竟是甚麼,是內涵,基奇如此的作為,姑且不論是否犯法,光就他想要得到書本的動機來看,就已經把「書」的價值瞧得太過膚淺了!

書商桑德斯,是一個相當熱心又剽悍的強人,之前曾擔任美國古書商協會的安全理事長,後來更將規模擴大至全世界,因此時常要處理來自全球各地古書、珍本書遭竊的案件,自封為「偷書賊偵探」。起初對基奇這個利用信用卡卡號進行詐騙的偷書賊束手無策,後來逐漸摸清楚基奇的作案模式及慣用手法,才能夠將他繩之以法,但另桑德斯相當憤怒與無奈地在於,美國的法律對於偷書賊基本上沒甚麼辦法,因此基奇才會這樣三番兩次進監獄,又在不久後獲得假釋,加上美國的警察系統對於「偷書」並不重視,認為書本遭竊說不上是甚麼重大損失,這或許可以從另一種幾度得到一項結論,即是大多數的人們並不清楚書籍真正的價值何在,或是珍本書對於書商、對於藏書家,究竟有甚麼樣的魅力及吸引力,能讓大把大把的愛書人趨之若鶩、能讓相機遺這樣的偷書賊賭上自己的人身自由。桑德斯自己也曾遭到偷書賊光顧,所以相當痛恨偷竊書本的行為,尤其是自己費盡千辛萬酷地蒐集到了珍本甚至是孤本,就這麼被偷書賊順手牽羊,或是利用各種方法騙走,之後在拍賣網站上低價拋售,實在讓人心疼,我很能夠理解這種心情,自己是個愛書的人,雖然沒甚麼雄厚的財力能夠去蒐羅海內外的珍本書籍,但我真的打從心底相信每本書與書的主人,都有著一種無法言喻的牽繫,或是在舊書攤上、書店書架上,第一眼看到那本自己找尋已久的書時,不管是不是初版、或是不是限量發行,都會覺得自己當初的尋覓完全有了甜美的成果,是一種狂喜,所以一直到現在,除了很熟很熟的朋友,我很少借書給別人,說是對書本的愛護也好、自私的佔有慾也罷,我就是很享受被書本環繞著的感覺,許多愛書人、藏書家也是這樣,基奇更是如此。

我很能夠理解基奇之所以忘我地偷書,也完全能夠接受桑德斯的怒火,因為一本書,除了書本自身的價值外,其承載的時代、作家的靈魂與情感,是無法磨滅的,雖然令基奇癡迷的只是書本所能為他帶來的地位極某種虛榮的象徵。而我在讀這本書時,不斷產生的一個疑問,或是說對於人性感到得不可思議,是基奇認為,自己買不起而其他人能夠買進大量珍貴書籍,是不公平的,他所做的,只是一點點的報復。跟作者一樣,我真的不太能夠理解這樣的心情,就因為自己錢不夠,所以就可以盜用別人的信用卡號來詐騙取得珍本書?就因為自己買不起,所以就可以違反法律與自己的道德良知?書中作者不斷感到掙扎與質疑的也是這一點,作者去參加了珍本書的書展,發現偷走一份16世紀的作家手稿根本一點都不困難,因為書本的交易完全是建立在信任上,但大多數的人選擇用正當的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書,是甚麼原因讓基奇選擇跨越那堤道德的界線,從一個狂熱的藏書家變身成為一個令書商避之唯恐不及的偷書賊,我想作者在書中也沒有找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偷書不難,真的,一般來說,書店的戒備並不森嚴,想要順手拿走一兩本書簡直易如反掌,作者也曾經想要試著偷書,但最後還是作罷,一中也有許多書商像作者私下透露,說自己無時無刻不在與自己對抗,克制自己想要把書占為己有的衝動,其實偷書賊與藏書家與書商,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愛書成癡,只是最終選擇的路不一樣罷了。

這本書精彩的地方,除了我本身也是愛書成癡外,其中對基奇的心理狀態花了相當大的篇幅描摹,我對於這樣的犯罪心理本來就很有興趣,書中也列舉了很多歷史上、或是近代愛書成癡、進而成為偷書賊的故事,但最吸引我的,其實是作者本身的反應,他與書商訪談時的反應、與基奇一同逛書店時的緊張心情,自己正在掙扎要不要偷書的當下,都讓我在在地感受到,作者正從一個「人」的角度去思考這個案子,而不像許多的案件報導,只是清晰地說出5個W1個H,而是很深刻地去探尋這一切,到最後,發現自己已然涉入太深、無法自拔之際,發覺自己已經成為整個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彷彿也能聽到作者在字裡行間,搖搖頭,輕聲苦笑。

偷書賊獵捕書
    書商獵捕偷書賊
    我則獵捕他們的故事」


  這是作者在書的開頭與結尾都有提的一段話,很生動、也很簡潔地描繪出了整本書的宗旨及架構,也道出了作者對自己的期許與在故事中的定位。


  張潮在《幽夢隱》裏頭說:「人不可以癡,惟買書則不可不癡!」,我覺得很貼切地形容了愛書人的心,但基奇、桑德斯與作者乃至於我,一樣愛書、一樣為書癡迷,但卻選擇了不同的方式與人生。


  附上《愛書狂賊》的長相與作者簡介 (博客來的簡介)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各人造業各人擔

今天
看了一堂必修課的成績出爐
是一陣感傷、也是一陣釋然
該來的終究會來

我的必修被當了
55分
沒有任何僥倖
就是老師不想讓我過
我沒有得罪老師或跟老師有甚麼私人恩怨
畢竟我連見到老師的時間都很少
我知道
完全是自己該死
只去了第一堂、期中考、期末考
加上考試考得亂七八糟
結果可想而知
坦然以對了
畢竟自己將所有時間都奉獻給採訪了
周五早上9點的課
但通常我的採訪工作大部分都在周四晚上或是周五凌晨結束
回到家
多半已經是周五凌晨2點或3點了
一覺睡去
醒來是週五接近中午時分也是可以理解的
於是
不愛翹課的我、自詡為好學生的我
瘋狂地翹了一屁股的課、同一堂課
有趣的是
我似乎只翹這堂課
這應該是因為這堂課是我唯一排在上午的課
有人或許會問為何要因為採訪而翹課
不要採訪不就沒事了
我也很想
但我讀的是新聞系
採訪,是另一堂必修課
新聞系這學期也就那麼兩堂必修而已
很矛盾、也很悲悽
許多同學都與我有相同的感受
覺得無法兼顧採訪與學業
特別是採訪只佔了2學分
另一堂傳播研究方法卻占了3學分
但大家幾乎都瘋狂地為了新聞系的報紙在拚命
在不顧一切
我不知道還有誰跟我一樣被當了
只是覺得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套很詭異的教學體制
2學分的課,卻完全佔據我們一整個星期
從找線、採訪、寫稿、做影音新聞、編輯排版等
但卻要我們在此同時兼顧我們其他的課業學習
其實有點苛刻了
我知道書讀得好不好完全是自己的事
但當我們為了採訪賠上一切
犧牲我們的休閒
我們的課業
我們的私人生活
我們的家庭
我們的健康
當我們為了採訪在電腦前坐到日出
每周跟家人見不到2次面
翹了一堆不管是能翹或是不能翹的課
甚至有人暈倒、掛急診、情緒崩潰
在這樣的當下
我們竟然只得到一句
「你的時間管理很差!」
是的
我承認我的時間管理並不是很完善
但我每周所做的、這半年來所努力的、所堅持的
就是希望每周能夠準時交出我採訪的成果與作品
就是希望這份新聞系的報紙能夠正常順利地運作下去
相信大家都這麼想著
畢竟這是新聞系的眾人一起努力的具體呈現
但換來的
除了殘破需要修整的身體狀況
還有必須要從頭來過的必修課程
我完全能夠接受
但有時心中真的會隱隱質疑
究竟值不值得
當然只是想想
都已經從那半年的水深火熱撐過來了
必修當也當了
我真的也沒甚麼好說的了

淒涼的是
接下來系上要改學制了
也就是說之後的課程名稱與內容將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真的有幸躬逢其盛
因為這代表著
我被當掉的那堂必修
之後不開了
其實很懊悔
但只是一下下而已
現在要想的
是補救的方式
該如何能讓我順利畢業
這是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很可笑
一向是好學生,或起碼自詡是好學生的我
現在正在煩惱之前從來沒有煩惱過的事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多媒體展與一點點了悟

今天去世貿逛了多媒體展
充分體驗了人生中相當難受的一件事
就是當你盯著櫥窗中閃閃發亮的相機、鏡頭及各式各樣的強大配備時
伸手進口袋掏了掏
除了悠遊卡還是悠遊卡
很尷尬、很困窘
但這就是人生
不會總是有滿滿的現金在口袋
不會總是有財力雄厚的爸爸媽媽跟在身邊
有時候
必須要自己去面對
所有事情都一樣
不是在抱怨錢不夠、即便錢是真的不夠
但好在我不是個迫切追求物質生活享受的人
只是
當別人正興沖沖地展示著剛買的相機、電腦
自己卻只能貼在櫥窗邊上
數著自己身上的銅板
尋思著能不能換一個好一點的滑鼠
因為不久之前
滑鼠壞了

總是會有這樣的時候
偏偏這樣的時候
佔了人生中大多數的時候
以前一直白癡白癡地不了解
總覺得有老母罩著
很多想要的東西都會手到擒來
只是時間問題
但我想我今天有一點點清醒了
或許是說
經過了這些日子
自己正漸漸地從往日的美好幻影中醒來
走過太多、看過太多
就像老母說的
「我也很想照顧你一輩子」
這大概也是許多為人父母者的心聲
但不可能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老母總有一天會走
到時候的我
肩上負擔著、扛起的
真不知道會是甚麼

生命中真的有太多無解的問號
有些是找不到答案
有些是根本沒有答案
有些是答案明擺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
有些是別人不願意告訴你
更多時候,甚至是大多數的時候
是別人跟你說了
你卻根本不聽,或不願意相信
等到真正身歷其境了
真正知道痛了
才會刻骨銘心地記起
之前有人曾經諄諄教誨過
只是自己根本當作耳邊風

過去、未來與現在
太多太多時候
我們只能輕輕嘆了嘆
然後悠悠地說一句「人生嘛!」
不然還能怎麼辦
千言萬語的重量
也不及這一句落寞中混雜點愁緒的短嗟

人生嘛
不然還能怎麼辦
於是
想要從今天開始
用最大的力量、最多的心力與時間
來珍惜這一切
聽起來很八股、很空泛
但真正做到的
少之又少
驀然想起今天回家的路上
一隻低空俯衝
像極了零式戰鬥機的鴿子
貼著我的鼻尖倏地擦身而過
沒有驚鴻一瞥、沒有浪漫地邂逅
我們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
但我實在是很感激
因為他沒有突然轉向加速
我也沒有突然點頭
不然他尖尖的鳥喙及小小的腦袋
會深深地扎進我那小小的太陽穴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夜歸

Canon EOS 500D,f/26,15
這半年來,因為當記者
夜路,是真的走多了
每天凌晨1點以前能到家,是恩典
雖然少了很多睡覺的時間
卻多了很多四處遊蕩跟思考的時間
走了許久的夜路
鬼,完全沒碰到過
說不上憾恨,只是覺得是件能夠繼續期待下去的事
無妨
在鏡頭下邂逅了這一瞬
雖然是刻意為之
但還是很美,美的有點不切實際了
雖然這張拍的不好
雖然這種長曝光照片
只要稍稍懂點基本攝影技巧的人就拍的出來
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氛圍
或許
算得上是夜歸人的一點小浪漫

站壁

標題很聳動
但我想這是很貼切的形容
形容目前我看到的導覽志工

通常排班的志工們會在報到後
待在志工休息室裡待命
而誰要帶團、誰待會要帶定時導覽以及誰要帶團體導覽
是之前就已經排定了的
而且現在已經是暑假
加上今天大學指考結束
往後的團體會越來越少
散客會越來越多
沒有團體來看展
自然不需要團導囉
而定時導覽平日是上午下午各一場
假日是上午一場、下午兩場
很明顯不需要那麼多的導覽志工
所以沒被排到的
只能在一旁枯等
而能夠上場定導的
通常是資深的導覽老師
我們這種第一次參與的小咖
自然只有在一旁Stand by的份

「這真的超像站壁的!」這是我連續兩周Stand by下來的感想
因為明明沒事幹
卻又只能晾在志工休息室裡
實在很無聊
雖然我覺得有時間能看看書聊聊天很不錯
但我為什麼不到圖書館或咖啡廳就好了
為何要來當導覽志工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的比喻實在是很不入流
但說穿了就是那麼一回事
我們就像一群等待客人的「站壁的」
期盼著有臨時需要導覽的團體出現
或是哪位資深導覽老師突然身體不適或臨時有事不克前來
在我看來
其實蠻悲慘的

當初我聽到有將近200個導覽志工時
就很詫異地認為不需要那麼多人啊
一個展再大
也不過是佔了中正紀念堂的2個展廳
說很久
也不過就是兩個多月
而且說實在的
真正在導覽的
從頭到尾就那麼幾位
其餘的
都在志工休息室聊天
其實沒有必要招那麼多人的
現在搞得跟宋朝一樣
冗員冗兵一大票
到現在還有人沒有過試導的考試
這會不會稍微誇張了點
還是策展單位已經不太在意導覽志工的人數問題了
就放著讓一大票熱心的導覽志工
在那邊無所事事
殊不知很多導覽志工是推掉一大多工作或是自己重要事情
每天長途奔波來的
結果等到的只是窩在志工休息室
一直看資料、不斷揣摩著上場時在講些甚麼
並不是所有人都跟我這個剛放假、閒到發慌的大學生一樣
但大家所做的
只是不斷地空轉、不斷地準備、不斷地期待
我是沒差啦
但只是為那些辛苦準備但無處伸展的志工們抱不平

並不是抱怨說被冷落了
也不是說那些資深老師講得不好
他們超強~!!!
畢竟是資深的老師
只是
我看到的
是另外一面
不是在熱鬧的展場或精美的展品前
也不是在導覽老師輕柔生動的語調裡
而是在展場裡的一個小空間
一間狹小的休息室
擠滿了太多太多滿心期待的靈魂的那一間
裏頭所見
是比木乃伊更孤寂
更亟欲被世界發現的一群人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盼望/等待

Canon EOS 500D,f/5.6,1/60
大一剛開學一周左右
在等公車的時候拍的
或許只是在找找哪一班公車能到目的地
但這一個翹首
卻是多少學生引頸企盼的當下
不只是等車
我想公車站牌上的站名
更有另一番不同的解釋與內蘊

我很慶幸
有這樣的機會
從容地在站一旁
等車回家

老樹

Canon EOS 500D,f/5.6,1/80
家裡陽台上的一棵老樹
是羅漢松
名字聽起來很剛勁,卻也有著十足的蒼茫
他應該比我老
也歷經過我難以想像的風霜
枝葉並不茂盛
卻有一種古樸木訥
我跟他並不親近
我上陽台通常是去找我的桂花說說話
他就堅毅地立著
我不知道他能不能修成羅漢
我只知道
他在很久以前
就已經往登涅槃
只留一身遺蛻
如同一件奇門兵器
宿在我那小小的陽台
彷彿只是醉了一般

經─十三經簡述及其流變

十三經簡述及其流變
一、何謂「經」:
  「經」,本意為布匹、織物上的縱線,因為織布時必須先固定垂直的線條,所以引申為「恆常」、「不變」之意,在進而引伸為可做為典範的著作。原本「經」可泛稱個人之學說、著作,或是可以做為傳世經典的作品,至西漢武帝時,採行董仲舒所提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地位於是高於其餘諸子百家之流派,成為漢朝治國之根本,「經」,也成為儒家經典的專有稱號。

二、何謂「十三經」:
「十三經」,現在所通行之說法為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三、「十三經」名稱之流變:

朝代
數量
經書內容
補充說明
春秋
六經
易、詩、書、禮、樂、春秋
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讚周易、作春秋,於是有「六經」
戰國
六經
易、詩、書、禮、樂、春秋

西漢
五經
易、詩、書、禮、春秋
1. 樂亡於秦火,禮分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春秋亦分為三傳:左氏、公羊、穀梁,但仍通稱為禮與春秋
2. 西漢武帝設「五經博士」,其「五經」為易、詩、書、儀禮、春秋,並立為官學
東漢
七經
易、詩、書、禮、春秋、論語、孝經

南朝宋
十經
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穀梁、論語及孝經合併為一經
論語、孝經合併為一經
五經
易、書、毛詩、禮記、春秋左氏傳
1. 毛詩:詩經傳世,本有齊、魯、韓、毛四家,但秦火之後,僅毛詩得船,其餘皆已亡逸,於是後人便稱「毛詩」為詩經
2. 唐孔穎達取此五經著述,而成五經正義
九經
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穀梁
此時九經列為官學
十二經
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穀梁、論語、孝經、爾雅
唐文宗時,將此時二經刻於長安國子監外,是為「開成石經」
五代
十一經
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穀梁、論語、孟子
蜀主孟昶刻十一經,列入孟子,而排除孝經、爾雅
南宋
十三經
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穀梁、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因當時受朱熹學說及其「四書集註」影響,孟子地位提高,尊為「亞聖」,遂將孟子由子書提升至經書,於是有「十三經」

※「六藝」
1. 可指「六經」,即易、詩、書、禮、樂、春秋
2. 可指當時君子所應具備的六種技能,為禮、樂、射、御、書、數
 禮:即禮法
 樂:即音律
 射:即射箭,是當時士人的娛樂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出自《論語》八佾第三),指的便是射箭的情形。
 御:指駕車
 書:指書法
 數:指算學、推演數算